這篇文章寫給近期適逢情傷及為情所困的朋友。
冬天是戀愛的季節,溫度驟降,安然度過這個冬季的方式除了賴回被窩裡靜待回溫,就是找個伴依偎取暖。這一季屬於戀人的節日就有聖誕夜與跨年夜,雖非專為戀人量身打造,但若能與另一半共度還真是幸福滿分、甜蜜破表。
印象中,過往的每段戀愛總是悄悄在冬季萌芽。
是因為天氣冷得讓人無法理性思考?還是抱著棉被不比抱個人來得踏實?怕冷的人也害怕寂寞浪潮來襲,所以總冀求能在北風席捲之前,正式擺脫單身這緊箍咒,換種Lifestyle再出發。安穩過完這個冬季再說。
於是在冬季最冷的那天,身邊的友人紛紛告捷,傳來告別單身的喜訊。
只是當冬季漸漸fade out,氣溫回暖花開之際,那些季節限定的感情卻往往如斷線的風箏,失去掌握,愈飄愈遠。一如韓愈在詩作《晚春》所形容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既然心知冬季過後,春季亦不持久,就趁著時節還圓滑珠潤之時,大肆消費僅存的溫存,濫用愛情的尾巴。等到春雷驟響,雨季來臨,許多關係也待重新定義。
這些感情就像梅樹一樣,冬天開花,到了春末即開始落葉、凋謝。分手的消息也如排山倒海之勢傳來,傳得又快又遠,威猛得很。只要稍與這人有相干,多少都會有所耳聞。然後你就自然入座評審席,到了評斷的時刻。
藉由詢問兩人分手的理由窺探局中人傷心與氣憤的程度,彷彿愈傷心的人在這場支離破碎的情局中愈站得住腳,可以同時囊括同情票與正義之聲站台。大家一面倒批評另個看似對分手一事毫不在乎的人,將一切過錯歸咎於他,抱持的理由單單是因為「分手了他又不難過」,如此而已,牽強又無根據。
分手會難過是因為曾經用心而後不捨,那不難過的那方又是如何心態?或為什麼分手一定要哭的死去活來才叫曾經深深愛過?堅強釋然的那方就必須背負所有過錯成為罪魁禍首?
我們都有充分理由相信,當愛發聲的時候是兩個人共同經營的,但為何在黯然失聲時,卻要撇清一切,互相指責對方不用心、根本沒愛過、或有第三者之類的空穴來風。只因少了皆大歡喜的結果就要徹底否認一切,否認曾經用情也用力愛過的證據。
分手,就緩緩退場,讓彼此有台階下,有後台可以歇著。
一路跌跌撞撞,我們都要學著當一個「一個人」的人,並且要習慣。
要學會一個人做決定。睡覺時不管睡左邊或睡右邊,都要能安穩入眠,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可以上一秒嚷嚷說要吃揚州炒飯,下一刻隨性走入麥當勞點個3號餐、薯條換冰炫風。一個人看電影看到可憐、感人的情節儘管掏出面紙擦拭眼淚,不用管旁邊那人是睡著甚至打著呼。一個人騎車沒有人環抱稍微冷些,但聽聽iPod上路也不用怕無聊。一個人去唱歌是種享受,在一個人的包廂裡用力唱著一個人的情歌,連男女對唱的歌,也要能分飾男女兩部,完美詮釋。
所以為什麼非在一起不可?當發現你一個人足以將全部的事情撐起攬下,沒有什麼需要人分擔分享的理由時,就坦然地走下去,一個人孤單單的又何妨。
也許心想著,為了讓對方後悔覺得可惜,一定要努力成為更好的人。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我們都要成為更好的人,但並不需要讓對方後悔,因為一但成為更好的人,那個誰根本就配不上你,你值得另個更好的人,不用遷就不需委屈,更不用為了誰讓眼淚陪著過夜。
分手不需難過傷心,畢竟你找回一段與自己重新相處的機會,那是最難得可貴的。用心愛過一個人才知道更要好好愛自己,經歷過這段會更了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是多麼值得被愛。心會痛了點,眼淚也許留不住不爭氣地垂下,但都是種成長的代價。如尼采所言:「未嘗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過了今晚,淺嚐苦澀的難嚥,遂有了看世界的另種insight,以一種成熟而驕傲的姿態。
「As my soul hea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g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Robbie Williams; Better man)
分手快樂。為了成為更好的人,為了遇上更好的人,為了成為更值得被愛的人,我們都要快樂,都要學會寵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