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基 (Niki de Saint Phalle,1930~2002),以巧思創意與用色大膽聞名的法國女藝術家,稱她為藝術家其實太過侷限,因為舉手投足散發出女性自覺的自信與想法的她,嘗試過不同領域的發展,如模特兒、小說家、演員、編劇、導演、畫家、舞台設計、香水設計、雕塑家、建築設計師等職。跨領域的角色多元與她生命的多采相輝映,曾經高潮也走過低潮,豐富的人生歷練激發她與眾不同的想法,並力行實現,化成作品表達出來。因此在欣賞妮基的作品時,我總有種搭雲霄飛車的感覺,情緒完全被牽引住,忽高忽低,忽烏雲罩頂、忽撥雲見日。
活在童年陰影的Niki
「畫作變成了死亡與復活的神幕。我射擊著我自己,射擊著不公的社會。
我射擊我自身的暴力亦射擊著時代的暴力。
藉由射擊我自身的暴力,我不再像背負重擔一樣,
被迫拖曳著自身內在的暴力。」
Niki de Saint Phalle
早期妮基的作品相當有個性,表達出強烈的不滿與情緒。處處顯露她對人生際遇的反叛,童年的悲劇、家庭失和、男性的性與權力橫霸、戰爭的無情與殘忍,她用作品盡情批判,字字珠璣地直入核心。從集合藝術可以探出她試圖把所有不相干又隱隱關聯的事物串連一起。腳踏車的鐵架、手槍、子彈殼、工人手套等象徵雄性的icon全用圖框一網打盡,壓縮成一個故事,用單調的色調,訴說著無言的抗議。這樣的批判,在射擊藝術更是一覽無疑,將情緒忠實宣洩出來,付諸殘暴的手段。
面對這樣的作品,著實震驚,如此刺激反差的衝擊,竟發生在一個出生尊貴的瘦弱女子身上,她如何承受?
但不可諱言的,她的創意真的無人能及,誰會想到可以將象徵鮮血的手槍射擊,運用在藝術表現上,一樣是瞄準、開槍、射擊的程序,在戰爭中是無情的子彈射穿肉軀爆出鮮血,在藝術上則轉化為溢洩色彩繽紛的顏料,不似集合藝術鋼鐵死灰的色調,射擊藝術呈現的是以漆白為基底,用五顏六色的顏料渲染去創造出衝突的美,以妮基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場「沒有受害者的戰爭」。開啟她射擊藝術之始的作品為《我情人的肖像》,用一件簡單的白襯衫,在衣領上方放置一個箭靶,讓參觀者可以用飛鏢射擊,直接參與藝術的產出,這種觀看與被觀看的界限模糊,也是妮基想要挑戰的。
散發慈愛母性的Niki
1965年,以豐腴、充滿母性意涵的《娜娜》(NaNa)在妮基巧思下誕生,豐碩的乳房、大無畏的豪放恣意,妮基走出了新生命,不再沉溺在過往不堪的回憶與精神衰弱的困擾中。飽實誇張的線條,圓潤碩大的身軀,豔麗奪目的色調,活潑奔放的姿態,大膽的創作吸引眾人的目光與掌聲。每個以娜娜為主題的作品,都是極富創意的傑作,散發活力。2006年金曲獎頒獎典禮中陶晶瑩與小S備受抨擊的噴奶秀,其靈感應是根源於妮基的娜娜系列作品,雙乳可噴出水泉,象徵生命的源源不絕。1966年妮基更與丁格利等人合作製作出大型雕刻品《hon-en katedral》,外形如同一個臥躺的巨人,是娜娜的巨大版,內部有天文館、電影院、咖啡廳等設施,特別的是這個大型藝術品的入口就是娜娜的私處。前衛如她,藉由此公共藝術,讓每個人重回母親的子宮,感受母親的慈暉與愛。
感情十字路口的Niki
對於愛情,妮基也是有所執著。歷經兩任婚姻,18歲即與哈利 (Harry Mathews)私奔,11年的婚姻生活,妮基精神嚴重崩潰,在接受治療過程,決定放棄戲劇改往藝術發展,靠著驚人的天賦,妮基自學繪畫與創作,並不斷與結交藝術家友人,進行交流。1956年結識藝術家丁格利 (Jean Tinguely),這位妮基生命中最佳的良師益友,也是摯愛的人,開啟妮基日後的傑出藝術成就。
在與丁格利維持15年的朋友關係後,妮基終於與她生命中最愛的男人訂下終身。我很欽佩妮基的勇氣,當初她與丁格利必定是拋開眾人的冷嘲熱諷與閒言閒語才能結合在一起。感情這種事相當難說,所託非人的狀況時有耳聞,若雙方能達成共識和平落幕倒是值得可喜可賀,但往往這類型的下場都是落得反目成仇。妮基與丁格利不僅在感情路上相扶持,在藝術創作上更是密不可分。丁格利稱得上是妮基的最佳觀眾,對妮基寵愛有加,不僅她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全都百分百支持,也以自己所長去幫助妮基實現夢想。丁格利擅長機械裝置,妮基則以大膽鮮豔的用色與誇張的造型,柔化了機械的嚴肅,相輔相成。妮基對丁格利的愛戀與崇拜,則從作品中可窺之一二。
《What do you like the most about me?》與《I rather like you a lot, you fool》兩幅相呼應的平面畫作,妮基用第一人稱戀愛中女子的口吻,毫不保留地說出對丁格利的愛戀。可愛的圖樣搭配童趣的文字,顯露妮基小女人喜孜孜的一面。令人看了也不禁想問問自己所愛的人:「你最喜歡我哪裡?」1988年妮基為世界性巡迴風箏展覽設計《戀愛中的鳥》,用風箏比擬遨翔在天際的飛鳥,線的一端繫著心之所向,一生摯愛,表達出與丁格利契合的甜蜜心意。1990丁格利不幸逝世,妮基的哀痛與不捨只能繼續藉著作品表達,將首次的動態雕塑取名為《新丁格利》,平面作品《尚在我心》更可見他們兩人忠貞的愛。妮基與丁格利結婚時已取得瑞士公民的身分,因此也在晚年於瑞士催生丁格利美術館,以紀念這位她畢生的摯愛。
以前衛的方式創造藝術的妮基,對於感情態度也走在前頭。與首任丈夫哈利的婚姻雖有兩個小孩,但仍觸礁。妮基大可以繼續假裝無恙,與哈利安度餘生。但她不堪安置於如此乏味且空泛的生活之中,她忠於自己,不願放棄對於藝術的執著與對愛情的憧憬,面對輿論壓力與世俗眼光,妮基與興趣相投的丁格利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連理。妮基的勇敢,是我在觀賞她作品背後所為之感動的。
自我救贖仍不忘關懷社會的Niki
1988年擔任妮基助理長達十年的李查 (Richard Menon)因愛滋病逝世,自此妮基開始關心愛滋病、投身公益宣導,寫下《愛滋病:握手不會讓令你染病》一書,並與兒子菲利浦 (Philip)一同將書改編成卡通影片。日後更為瑞士郵政設計印有”停止愛滋”標語的郵票發行。
後期的妮基,較多作品是表現於大型公共藝術上,如巴黎龐畢度中心側面廣場的史特拉汶斯基噴泉,就是她與丁格利合力完成的作品。其中集大成之作是坐落於托斯卡尼海岸的塔羅公園 (Giardino dei Tarocchi),運用塔羅牌的概念建造一座充滿雕塑的童話公園。
「在我的作品中,我註定得流露一切的感情、思想、回憶與經歷。
在我投入自己的一切巨大的歡樂、慾望、悲劇與痛楚之後,
它們蛻變為另一種形貌、色彩與質地。」
Niki de Saint Phalle
妮基不是在死後才展露光芒,晚年妮基將她與丁格利的作品捐贈予各地博物館,在各地皆有妮基的紀念回顧展,也接受如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的肯定。與許多死後才開始被發掘才華、無法親自接受眾人對他讚賞的榮耀的藝術家與文學家相比,妮基真是幸運許多。
在展出的作品之中,《我心屬於玫瑰》讓我駐留最久,這也是妮基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為娜娜系列。壯碩的女性身軀與一般的審美觀完全扯不上邊,但其自然的流線與鮮豔色彩吸引了我的目光,身為法國新寫實主義中唯一的女性成員,妮基善於運用她身為女性的特質,扭轉傳統的女性形象,很多男性藝術家不敢接觸的想法,她勇於創新去實踐,如將女性改以碩大的身軀登場與將女性陰道形塑成入口象徵回歸母體等作為,如果由男性藝術家提出,肯定被批評為醜化、物化女性,但妮基以身為女性的立場去反思,碰觸禁忌的話題,《我心屬於玫瑰》等黑娜娜系列作品更同時延燒到種族議題,妮基想表達的是人人平等的概念。這樣一個看似簡單而不尋常的混凝紙漿作品,卻溝通了很多概念,這是我最欣賞妮基的一點,不僅對愛情勇敢,對藝術的執著與自主,更是絕對不容置疑。
《我心屬於玫瑰》的女性形象雖然被妮基改以誇張豐碩的方式表現出來,但依舊保留女性的特質,明顯突出的乳房是女性天生的生理特質,手提包包、腳蹬高跟鞋,物質生活的影響在妮基的作品上仍舊鮮明。模特兒出身的妮基從不反對物質享受,這點可從她曾經與美國香水公司合作設計香水得知。
藝術的恐怖份子Niki
妮基的一生充滿矛盾,造就了她在藝術上的成就,如同她自己所言:「不成為政治的恐怖份子,我變成了藝術的恐怖份子。」她的確徹底改變了一般人對美的觀感,從射擊藝術的猛爆,色彩強勢從石膏中噴出,到娜娜女性身軀的反思,用色大膽近乎野蠻卻不失美感,妮基這位藝術的恐怖份子,當得相當稱職。
參考資料
《妮基的異想世界》展覽資訊
時間:2007年2月9日至4月29日 10:00~18:00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市南海路49號)
票價:全票150元、學生票100元
洽詢電話 : (02) 2361-0270
維基百科:妮基桑法勒
法國仲夏夢:妮基聖法爾藝術作品展
畫廊協會電子報,第5049期,2005年12月20日
塔羅公園介紹網站
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11111-lemon/article?mid=7994&prev=-1&next=7846
http://blog.xuite.net/fullerton/meow/10854421
http://blog.xuite.net/iboy/home/10567291
http://blog.freetimegears.com.tw/mrsturtle/archives/001693.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rosamond-home/article?mid=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