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深信,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只是當城市湧進愈來愈多人,自在空間愈來愈擁擠,我們連自己的聲音都聽不到,怎麼察覺得到這城市也蘊藏著最貼近內心的獨白。

想要聆聽,這城市最純淨的聲音,一種有別於喧囂的聲響,源自於自然的音樂。城市用這樣的音樂,串連在棋盤陣裡奔波忙碌的人兒。沒有任何野心,音樂是回歸最單純的意念,能跟有同樣信念的人一起分享,那就夠了。沒有目的沒有壓力地唱著歌,最快樂。

「此刻,或許正是創作音樂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時代。」(馬世芳,2008)

2008322,知名樂評人馬世芳老師在其部落格地下鄉愁藍調寫下「城市音樂」展演紀錄企劃開張宣言,文中直指「音樂這門藝術的生命,起碼有一半是活在現場的舞台上」,也正式宣告中華電信城市音樂這個網路影音平台,即將為台灣大中小型的音樂展演,留下精采紀錄。

2008323929在卡夫卡的演出成為城市音樂第一場重點紀錄場次,攝影機、收音器材等設備大舉進駐卡夫卡不算大的腹地,現場難免引來側目討論,沒有人知道這些攝影機架設的目的,錄製的影音可以在哪收看,只是包容攝影器材在現場一起分享這空間。攝影機的角度,與當天觀眾一起渲染著被音樂包圍的感動,仔細紀錄每個音符躍動、每個呼吸起伏,讓缺席的更大眾,日後得以透過城市音樂平台,與樂團、音樂甚至當天在場的樂迷,產生連結。
 

 



兩個星期後,很快地,929當天的演出實況立即上架城市音樂網路影音平台,城市音樂就此正式「開張」,用完整的音樂影像,迎接大家的光臨,「天天有演出可看」的夢想悄然成真。

一年多的歷程,城市音樂穿梭出沒各處音樂展演空間,快速累積多達40幾場精采演出實況,風格多元,從搖滾、民謠、嘻哈、電音到爵士,廣納多種音樂曲風,其共同點皆為:都是值得靜下心來聆聽也值得期待的好聲音。

我無法抵抗音樂的魅力,從國中時期,開始用自己零用錢攥下來買專輯,陸續也累積近78百張的收藏。我喜歡R&B,特別推崇黑人洋溢律動感與故事性十足的音樂,我也沉溺在搖滾中,重低bass與鼓擊交雜敲響我壓抑的鬱悶。我也穿梭來往於河岸The Wall卡夫卡等著名音樂場域,置身春吶、野台、海祭與其他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各大音樂祭,找尋專輯裡缺乏的Live Power

 


 


而後,我在城市音樂平台上聽到,那股從實體場景溢出的能量,益發強大。我得以在電腦前,重溫黃建為黃玠巴奈巴西瓦底等人帶給我的感動與悸動。

作家李振豪以小樂迷的角度,闡述自己的立場:「城市音樂是無緣去現場的樂迷的恩物」。這樣的說法我也認同,畢竟目前的音樂戰場Live House的界線劃分則是以北部為主,城市音樂確實為位居台灣另一端的樂迷,接觸音樂的另一個便利管道。但我對城市音樂有更深一層的期許。

「城市音樂讓我的作品表達得更完整,希望能多支持。」實地參與城市音樂展演計畫,加入錄製配合的夾子小應一語道破城市音樂平台的成立宗旨,讓更多音樂以不同形式發展,更臻成熟而後才能結果。音樂不僅要親耳去聆聽,還要用全身的肌膚去貼近頻率,用雙眼捕捉除了聽覺之外的東西,親自置身於場域理應為不二王道,才能全方位感受音樂散發出的五感體驗。但難免有許多無法克服的現實考量讓我們不得不缺席,此時城市音樂提供一個比聆聽CD專輯更多了視覺享受的替代管道,增添臨場感。

一直在想,十年、二十年過後,我還能像今天這樣對一個單純信念保持如初的執著,繼續堅持堅信下去嗎?很怕我再也沒辦法做些什麼,所以想要用這篇文章,正式地把城市音樂這個設立初衷極為良善的音樂平台,介紹給我週遭的朋友們。請大家一起為這個「最好的時代」做見證。

不管如何,請繼續搖滾下去吧!

arrow
arrow

    fanc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